當天有50位以上之特色產業業者、在地協會組織共同來參與,相關議題於會後皆獲得現場熱烈回應與討論,許多與會人員都表示,希望能盡快導入香花特色原料,應用於自身產業中,開創具有自家特色的香氛產品、食品或活動,透過香氣加值,提升產業發展。
透過此次工作坊分享「客家香花」原料於創意食品之應用,可做為民宿、餐飲導入花香食品服務創意之起點,並於未來內化成為加值屏東休閒農業特色服務的一環。
計畫團隊創意發想出多元創新應用與推廣方案,除日常的食用、美妝保養、香氛應用等,也推廣至宗教廟宇,和民眾的信仰試著結合,以期帶動相關產業之創新加值與發展
105年度南區以美濃特色高值農作-水蓮為主要輔導對象,已形塑水蓮創新產業群聚。
客委員會為加速推動客家特色產業發展,委託工研院執行「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」,透過創新技術應用於客家特色產業群聚,去年開發出的野蓮粉市場上大受好評,也陸續應用市售食品,成為特色美食。
屏東縣政府和工研院合作,突破耕作限制大面積栽種並將紅藜運用在保養和美妝方面,改善原住民的生活
義美公司與屏東縣原住民農業推動協會簽約契作,106年以每公斤新台幣625元收購1萬公斤紅藜,比市價1公斤500元高出許多,將合作10年。
原住民傳統的特色作物紅藜,具有豐富營養價值,近年來受到廣大民眾的矚目,而屏東縣原鄉部落種植紅藜面積約有60公頃,為了協助農民提升紅藜產值,屏東縣政府協助原鄉成立原住民特色農業推動協會,第一次會員大會就吸引屏東縣各原鄉,將近100位的農民出席,農民對於協會有著高度的期待。
「屏東紅藜故事館」正式揭牌啟用,屏東縣政府為推廣原鄉紅藜產業,並讓民眾了解紅藜的生長和產業面相,選定禮納里1n1原創空間建置「屏東紅藜故事館」,希望成為紅藜的行銷基地。
利用南台灣之廢棄稻殼,透過炭化原理技術之建立、農業資材之開發、土木綠建材技術等
輔導南台灣之中、小型業者共同合作或成立策略聯盟
透過此次工作坊提供在地業者導入DIY體驗行銷!!
邀請高雄農改場、屏科大農企系,以及工研院等單位,來進行專題分享,以凝聚對屏東產業發展推動之群聚共創!!
中正大學今天邀集產官學界人士舉辦一場產業論壇,研討未來嘉義經濟產業發展進路,中正大學副校長柳金章表示,以前嘉義地區竹林覆蓋率為全國之冠,竹醋液廣泛運用於農業、醫藥及民生。臺文創應研究所所長江寶釵加碼指出,竹林還可發展文化觀光,是瑰寶。
2017醫療展,南港展覽館,竹葉萃取美妝產品。
〔記者黃佳琳/高雄報導〕竹林是台灣淺山地區常見的作物,但廢棄的竹林影響生態,林務局近日委託工研院進行研究,將竹子製成竹炭、竹醋液作為天然農業資材,工研院研究員黃盈賓博士說,竹炭可改良土壤酸鹼值,竹醋液也能防治病蟲害,天然無毒的配方近日試種成功,未來將技轉給美濃農會,友善大地環境。 黃盈賓說,林務局執行「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」時發現,淺山地區生長的荊竹,在修整山區步道過程砍筏廢棄相當可惜,經委託工研院研發後,終於幫廢棄竹子找到新商機。 過去農民會把稻殼燒製碳化後,混入農地改良土壤酸鹼值,讓土壤更利於耕作,這次研穿計畫把廢棄的竹木製成竹炭,混入土壤後,也達成一樣的效果;而燒製生物炭過程產生的竹醋液,在加入苦楝油等有機資材後,更能成為防治病蟲害的無毒配方。 此次配合試作的美濃農民朱建州說,他在白玉蘿蔔田裡加入竹炭、竹醋液,和過去使用慣行農法比較後,發現蘿蔔葉不但變強壯,連帶蘿蔔也長得更直更美,且天然無毒無負擔,讓他對這項新產品信心滿滿,直誇應趕快推廣給全台灣的農民使用。
與屏東縣內埔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合作,協助106年11/04(六)至11/05(日)第3屆內埔產業聚落暨屏東酒廠米酒文化節路跑嘉年華活動,集結35家廠商及單位、共計46個攤位,以「共同參展、各自接單」的方式聯合參展,擴大參展效果和降低成本,活動展售南島美食、在地農特產、多元技藝與資材加值生態體系計畫所開發的產品,增加產品聯合行銷展示的曝光度。
▪屏東食品加工業者互動 ▪清真認證實務分享 ▪四家業者公司參訪 ▪產官研代表出席:約共計26位
▪屏東區域六級業者互動 ▪產業知識分享 ▪合作模式激盪 ▪產官學研協農:出席人數約達43位